blog post

復盤能力與經驗萃取:提升工作效率與能力的關鍵思維

提升自我思考能力的方法:更高的思維層次、更好的執行效率!

復盤能力與經驗萃取

圍棋復盤 – 圖片來源: unsplash

復盤能力與經驗萃取:提升工作效率與能力的關鍵思維

❓什麼是復盤能力?

復盤的核心是讓你發現當前的問題所在,並提供方法來改進。

復盤能力是一種”思維方式”,就像你在打籃球時,拿手機拍攝自己的籃球動作,然後檢視自己在哪裡表現不好。是動作不對?還是練習量不夠到位?

接下來從復盤中,找到具體的改進方法,並進入一個持續循環。記住,每次復盤都需要找到”一個可以改進的部分”。

❓什麼是經驗萃取?

經由持續復盤與過去經驗的累積,你會逐漸提升自己萃取關鍵經驗的能力。這讓你更快地判斷問題所在,知道應該調整的方向,並累積出制定計劃的能力。

具體例子:三步上籃的訓練過程

假設你的任務是將三步上籃的成功率練到 70%。

💡復盤能力範例:

每次上籃或每 10 次上籃,你回想自己的動作:

  • 腳步是不是踩錯了?
  • 手部動作是不是不夠精確?
  • 或是整體流暢度有待改進?

通過復盤,發現問題並調整動作,這就是提升的第一步。

💡經驗萃取範例:

假設你進行了 30 次三步上籃練習,並在每 10 次完成後進行一次復盤。這時進行經驗萃取:

  1. 回顧每次復盤的結論:哪些動作改進後效果最好?
  2. 思考是否需要改進復盤方式,例如請教練指導,或增加練習量。

經驗萃取是一個不斷濃縮、提煉的過程,確保每一部分流程都經過優化,最終完成一次完整的萃取。

透過這樣的循環,我們的思維系統將不斷進化,動作與能力都會更加精準與高效。

復盤能力與經驗萃取:工作能力提升的降維打擊

在工作中,復盤能力與經驗萃取可以帶來“階級式的能力提升”。一旦你能成功建立復盤能力和經驗萃取的技術,就會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像是科幻電影『三體』裡面中的 “降維打擊” 一樣,效率明顯提升。

具備復盤與萃取能力的人,差在哪?

學習能力提升後,工作能力自然更上一層樓,可以感受到他們工作表現出色,做事有條理且學習速度快。

因為這類人懂得在任何情境下應用一套思考框架:

  1. 拆解工作流程
  2. 簡化複雜問題
  3. 按輕重緩急處理 → 當重要的事情逐漸完成,急迫的問題自然減少。
    • 重要且急迫的事 先做
    • 重要但不急迫的事 做好
    • 不重要的事 視情況處理
    • 不重要也不急迫的事 能不做就不做

復盤與經驗萃取的挑戰

我自己覺得,雖然這一切聽起來簡單,但真正實踐起來並不容易,特別是自學的部分。如果缺乏引導,可能會陷入亂槍打鳥,黑白亂做的狀態。

最好的方法是結合指導和理論,比如應用 GRAI 框架:

GRAI 理論:

  • Goal(目標):明確知道想達成的目標
  • Result(結果):對比目標與實際結果
  • Analysis(分析):找出差距與問題原因
  • Insight(總結):萃取改進的經驗與下一步計劃

回到三步上籃的例子

假設我們的目標是將三步上籃的成功率提升到 70%,這就是我們的 Goal(目標)。

  1. 回顧目標與結果:
    • Goal(目標):目標是每 10 次上籃成功 7 次(70%)。
    • Result(結果):如果這次結果只有 6 次成功(60%),我們就需要比對目標和實際結果,找出問題。
  2. 分析問題原因:
    • Analysis(分析):透過分析發現失敗的原因
    • 腳步動作不對 ,右手上籃應該先左腳在右腳。
    • 上籃時,手指最後沒有輕挑籃球!
  3. 調整行動計劃:
    • Insight(總結):應該如何調整接下來的訓練
    • 專注於腳步動作的改進,甚至單獨練習腳步,直到正確無誤,再進入下一輪完整的上籃練習。
    • 原地練習手指輕挑籃球,在籃下練習最後的上籃手部動作。

不瞎逼逼亂搞,精準改善

我認為“復盤的核心”在於瞭解問題、拆解問題再到有目標的練習,而非 “瞎練”。 每次的復盤都要具體且精準:拆解問題,逐步解決,避免無效努力。

通過這樣的過程,我們不僅能提升工作能力,還能養成高效的學習與解決問題的習慣。這不僅適用於籃球練習,更適合應用在工作中的每個挑戰中,幫助我們實現長期成長、思維提升。

4. 學習復盤能力與知識萃取幫助三種職場現象

第一種現象:只做事,不思考

  • ❓問題:問問自己,在被交辦工作時,你知道這項工作的目標和背後的目的嗎? 如果你不知道,僅僅按照步驟去執行,上級說啥幹啥,那你就符合這個條件。 這樣的工作方式,可能因為結果的認知落差,導致偏離方向甚至無法達成工作目標。
  • 解決方法:開始思考這件工作的 “背後目的”。問問自己:
    • 這項工作對公司的價值是什麼?
    • 利害關係人(上司、同事或客戶)真正需要的是什麼?
    • 你的執行結果是否能滿足需求?
    當你能透過這樣的再次思考了解目標,就能減少無效努力,把工作做得更好。

第二種現象:流水帳,不總結

  • ❓問題:你在向上級報告工作進度時,是否習慣把所有做過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出來?如果是這樣,那就是典型的 流水帳式報告,代表你需要換個方式報告。為什麼這是問題?上司或同事只關心結果,卻需要聽你冗長的細節,會讓他們覺得你:
    • 缺乏對重點的把握能力
    • 無法提供有價值的信息
    • 更多的是,那是你要完成的部分,他們不在意
  • 解決方法:在匯報前做好總結,關鍵在於這三點:
    1. 明確你要傳達的結論是什麼。
    2. 提供數據化的結果,讓對方能一目了然。
    3. 把重點控制在 三項內,幫助對方快速抓住要點。
    如果你只是堆砌流水帳,就說明你沒有復盤過,也沒從工作中學到任何東西。 復盤與萃取能幫助你更有條理地思考,做更有效的報告。

第三種現象:你說的 vs. 我以為

  • 問題:這種情況是 認知落差,雙方對結果的期待不一致。常見情形包括:
    • 老闆或上級交辦的工作,你以為是這樣,但實際老闆的期待完全不同。
    • 缺乏足夠的信息,你沒有進一步確認與收集資訊,導致你的執行方向出現偏差。
  • 解決方法:在工作的一開始,建立 資訊收集與目標同步 的習慣:
    1. 確保你充分了解目標和相關背景資訊,再次確認交辦工作的預期成果。
    2. 與上司確認目標是否一致,消除任何模糊地帶。
    3. 制定計劃後,不要都做完才報告,應該切成三階段,使用”工作進度報告”的形式。
    如果忽略這些步驟,腦衝著執行,最終可能讓結果牛頭不對馬嘴,甚至導致上級覺得你能力不足不給力。

思維提升:從 “我以為” 到 “我們一致”

通過復盤與經驗萃取,你要學會:

  1. 我不知道,但我想辦法知道:當面對未知時,主動探索和收集資訊。
  2. 你沒說,但我引導你說:用問題澄清目標,避免關鍵資訊缺失。
  3. 我以為的是你以為的:通過溝通與同步,讓雙方的理解達成一致。

最終做到:我做得很好,你也很滿意。

這才是真正高效的工作模式,也是成為職場給力哥、給力姐的關鍵。

總結:關於復盤能力與經驗萃取的分享

這是我在訓練團隊夥伴時經常灌輸的觀念:復盤能力與經驗萃取。這兩項能力,許多夥伴學習後給了我很正向的回饋,他們表示明顯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了質量上的提升,像是一種「升級打怪成功」的感覺,降維打擊真的爽。

我也反覆強調,這些成長與提升並不依賴技術,而是取決於你的 思維能力

為什麼-我們可以做得又快又好?

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已經把這些方法內化為我的 思維邏輯。每當有事情來到我面前時,我的大腦就像開啟了一個 自動化工廠,馬上開始運作:「嗶嗶嗶嗶」快速拆解任務、分析重點,然後立刻開始執行。

這種能力並不是天生的,而是通過系統訓練與不斷練習得來的。所以,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去培養的能力。但如果你家有礦,躺平就好,不要出來降維打擊我們XD

給團隊夥伴的一點提醒:

我希望給大家的不僅是方法上的分享,更是一次次的 思維訓練。不是光說嘴、空談,而是提供實際能用的「乾貨」,幫助你們真正提升能力,讓思維變得更高效、更有條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