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post

工程師職涯的7大階段,你現在爬到哪一級?來看看dropbox 的分級天梯!

在職場中,我通常會根據夥伴們的能力與貢獻,為他們進行階段性分類。 不僅是為了理解夥伴的能力,也是幫助我自己更清楚職涯方向、團隊配置與團隊任務的重要指標。

是JQKA還是小3456,拉出來練練就知道!

很多時候知道自己在哪裡、應該往哪裡去,比盲目努力更有價值。

  • 知道自己在哪個階段的重要性
  • 我自己對於工程師的七個階段理解
  • 我在哪個階段?
  • 如何幫助團隊成員成長?
dropbox工程師職涯的7大階段

Dropbox 的分級天梯 – 圖片來源: dropbox

知道自己在工程師職涯哪個階段的重要性

職涯發展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把工程師分成 Junior(初階) 和 Senior(資深),或是技術大神 or 蠻厲害的前輩,但這樣的分類方式太模糊,很難以準確評估職涯階段。

以 Dropbox 的職涯為例,他們將 SRE(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) 劃分為七個等級,每個等級不僅看技術能力,還重視對業務與團隊的影響力。

Dropbox 分級天梯簡介

  • IC1:執行與學習階段
    • 描述:能根據團隊指示,自動化任務並理解系統運作。
    • 重點:完成交辦任務,並從中累積經驗。
  • IC2:交付解決方案階段
    • 描述:提供團隊層級的可靠解決方案,並確保系統的可持續性。
    • 重點:設計具體方案以支持團隊目標。
  • IC3:獨立解決問題階段
    • 描述:能獨立識別並解決影響系統穩定性的大範圍問題。
    • 重點:需要展現自主性與系統性思考能力。
  • IC4:業務影響力階段
    • 描述:領導多階段、跨團隊的可靠性專案,對整體業務產生明顯影響。
    • 重點:超越技術層面,對公司層級的需求提供價值。
  • IC5:策略規劃階段
    • 描述:制定1-3年的的技術策略,並透過實施或領導實現目標。
    • 重點:影響的不僅是團隊,而是整個公司的技術方向。
  • IC6:企業級貢獻階段
    • 描述:交付能支持公司整體目標的關鍵解決方案,影響層面更廣泛。
    • 重點:需要結合技術與業務洞察力。
  • IC7:關鍵決策階段
    • 描述:實現公司戰略級目標,並交付顯著的業務成果。
    • 重點:帶來具體的營收或業務成長,達成公司願景。

IC5 以上的挑戰:需要更多的「軟實力」

進入 IC5 以上的階段,僅靠硬實力往往不夠,還需要以下幾點:

  1. 溝通與協調能力:能跨部門協作,爭取資源並推動計畫落地。
  2. 業務洞察力:理解技術背後的商業價值,為公司創造實際收益。
  3. 團隊領導力:不僅是執行者,還需要帶領團隊共同實現目標。
  4. 有燒香有保佑:時運也很重要,你會發現很多人在大公司,例如google / aws 裡面,在 L4 至 L5 停滯。
    這個階段不僅需要技術突破,還需要更多“軟實力”,例如能與其他部門有效協作,甚至爭取更高層的支持。很多時候也是隊友太強,你還需要燒香拜佛一下,才有往上的機會。

對應其他大公司的工程師職涯分級

像 Google 等公司也有類似的分級框架,例如:

  • L4:對應 Senior Engineer:能自主處理中等範圍的項目。
  • L5:對應 Staff Engineer:開始在更大的項目中扮演領導角色。 進入更高的層級。
  • L6:對應 Principal Engineer:通常需要在整個公司層級推動變革,並對業務目標產生直接貢獻。

我自己對於工程師職涯的七個階段理解:

第一階段(Finish):完成任務


剛出社會的前三年,大多數人專注於執行目標,完成交付任務。但這個階段的獨立性通常有限,主管指派什麼就執行什麼,還未能主動分解任務或規劃執行細節。

重點應該放在完成這個動作,能夠完成任務就是及格,就像你打籃球,然後按照教學完成三步上籃動作!

第二階段(Delivery):交付任務

剛出社會的前三年,當能夠把任務完成後,要開始思考交付的質量。大家有沒有遇到交差了事的同事,做啥都交付60分,都有完成,但是都爛爛的。

重點應該放在交付這件事情,怎樣按時並高質量的交付,給予85分以上的工作成果。在這個部分,如果你能夠掌握復盤能力與經驗萃取,會在這個階段高速成長!

第三階段(Independent):能獨立完成任務

獨立作業—當具備一定技術能力與溝通處理能力後,才可能進入獨立作業的階段。這並不只是照著指令完成任務,而是要能將目標分解為小任務,並逐步完成。但這一點,對許多人來說並不容易。

重點應該放在獨立的定義,例如請你針對自己的三步上籃,進行動作校正與進球率提升,這樣你要怎樣獨立分解動作並完成目標。你肯定要拿個手機針對自己的動作,把012三步都拍清楚,看是不是正確的動作。針對進球率提升制定練習計畫,直到練習進球率要到70%。

這些都是要自己獨立思考完成的,不是叫你做啥就交付這麼簡單,需要更多的思考!

第四階段(Business Impact):業務影響力

你的工作開始影響其他部門或業務層面。這通常出現在基層主管或資深技術人員中,他們有足夠得技術能力或是權限,能夠貢獻獨立價值。

一般來說需要 5 到 10 年的努力與累積,意見領袖更容易達成。簡單說:你的開發或是產品決策,可以幫公司賺錢或是省錢,或是影響其他部門的決定。

第五階段(Technical Strategy):技術策略

聚焦於技術策略的影響力,通常需要 10 年以上經驗,並具備跨部門溝通與推動的能力,通常也需要在企業中有一定的影響力或是威望,才能夠讓大家信服,這一階段代表從個人貢獻者轉向團隊的技術領導者。

第六階段(key strategic solution):公司級別的產品策略

幾乎可遇不可求的階段啊,通常出現在 CTO 或企業高管中,具備 15 至 20 年經驗。他們的工作直接影響公司核心產品策略,並為企業帶來具體、可見的解決方案或是產品服務。

第七階段(key strategic and impact revenue):關鍵決策與營收

進入第七階段的人,堪稱影響力的巔峰!不僅能制定關鍵策略,還能交付驚人的結果。例如,通過一次決策讓公司的營收翻倍,這樣的成就非常稀有,真真正正代表了業務影響力的巔峰。

哥你就銷售冠軍,想幹嘛幹嘛,業績好治百病!像是 Elon Musk—直接說我要上火星的男人,你服不服!

Source:Space X – https://www.spacex.com/

3. 我自己在工程師職涯的哪個階段?

我認現在自己處於 IC4 與 IC5 的階段。這意味著我不僅要做出對公司有業務影響的決策,還需要提出技術策略或解決方案。現階段針對雲端成本優化,我們團隊幫助企業節省了 20% 的費用,這應該展現了業務價值。搞了一整套方式,有夠累,但真心學到不少。

業務影響力,不是開源就是節流!進一步來說,我們也開始提升系統的穩定性和可觀測性(Observability)。像導入相關工具來縮短故障排除時間、提升系統高可用性(High Availability)、SLA 到 ISO27001 認證等等,這些都是目前團隊的工作重心。

但我認為這一階段的挑戰不僅僅是技術到位,更需要 人際影響力、溝通能力 和 在組織中的信任感。唯有這些能力與技術相輔相成,才能有效推動業務進步。

不然誰要鳥你,你哪位!

4. 如何幫助團隊成員成長?

管理團隊時,我也發現不同成員對於自己階段的認知,會影響他們的信心與發展。為了讓大家在接受評估時不感到壓力,並持續提升自己,我採用了以下三種方式:

  • 第一步:明確階級與目標
    我會先清楚地說明團隊內的大家目前在哪個階級天梯,並解釋這樣的分類是為了讓大家知道目標與方向,而非評價某人好壞。大家應該視它為一起成長的目標。
  • 第二步:分享我的經驗
    為了建立共情,我會先坦誠自己的階段與挑戰,就像前面第3點說的 —— 我會告訴夥伴,我目前的階級是 IC4 與 IC5之間,並分享我如何面對困難以及未來的規劃。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受到,我也是在持續努力進步的過程中,我也是ING拉!
  • 第三步:透明溝通與討論
    我習慣在每季的 1:1 面談 中,與成員探討他們的現階段表現,並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回饋。我會問他們:「你認為自己在哪個階段?這是否符合你的期待?」然後我也會分享我的觀點,並幫助他們制定具體的成長計劃。

透明與合作文化的重要性

我相信透明的團隊文化對成員成長真的非常重要。透過這樣的溝通機制,不僅可以建立信任,還能讓大家了解彼此的目標,避免陷入孤軍奮戰的情況。

相比於個人英雄主義,我更喜歡團隊合作,就像特種部隊一樣是一個整體。這樣的氛圍可以讓每個人發揮所長,並透過互相支持,達到更高的團隊靈氣加成。

你的想法? 對於這樣的團隊管理與成長方式,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或經驗?你也可以分享你的團隊成員成長經歷,或是你覺得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?來拉!歡迎在下方留言,一起交流討論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